梳头那条溪(黄光耀)
发布时间:2015.07.15 点击量: 分享到
梳头那条溪


黄光耀


很美很美的一条溪。想不到,在古丈,竟会与我相约,因为昔日的我,写过一个短篇,就曾以之冠名。那时的梳头溪,还只是我想象中的一条溪,我还不曾莅临。但是古丈这地方,我知道,县小,人口不足二十万,县城也是微缩版的,一袋烟工夫,几乎可以走遍全城。这当然只是过去的古丈了,如今变了大样,喧闹中,依然不失秀美,静谧中,依然不乏风流,不说一年中,坐车要从古丈数次路过,也曾有同学、朋友是当地的,特邀我去古丈玩玩,我都不曾启程,似乎除了这茶,竟不知古丈还有什么好玩的。当初一位古丈籍同学说,“宁可终生不饮酒,不可三餐不饮茶”,把个古丈毛尖,吹得神乎其神。而我之饮茶,无瘾,向来对茶没什么讲究,路过时,倒是见到了那条峡谷,一山山的青翠,一崖崖的碧绿,如翡翠点缀,招惹眼目。那是茶园。想不到,这次专程去古丈开笔会,还要到那条小溪去采风,真想一睹为快,说是那里产的茶,是古丈茶的一脉,可谓正宗。无奈启程前,吃中餐时,突然暴雨如注,倾盆而下,那些黛青的远山,全都笼罩在烟雨里,但见眼前飞檐,雨帘如柱,远近之景,尽皆朦胧。大家不免惋惜,感慨说,只怕此次难以成行。我则强作欢笑,尽出怪言,说这雨下得越大越好。众人皆说我,真是唯恐天下不乱。我说,差矣,这暴雨一下,天立马就会放晴,要是绵绵细雨啊,就会下个不停。不信你们等着瞧。

果不其然,这暴雨一下两小时,待到下午三点出发时,天公作美,竟不再雨了。我窃喜,自以为有先见之明。同车的是文友——午平贤弟,作为东道主,他要尽地主之谊,又因是县政协副主席,联系双溪乡,一路上,可谓如数家珍。我这才知道,眼前这条溪,居然就是梳头溪。我忽然来了兴致,问这里真有这么一条溪么?一车人大笑,午平说,我还诳你不成?还说这梳头溪啊,因一山酷似一少女,远看长发垂腰,临溪梳装,故此得名。可要见此少女,非得有缘人。我问何故?他说,山里气候使然!我说,到底有何奇妙之处?他说,我们这里啊,峡谷纵横,溪谷交错,一年四季,雾气弥漫,造成了相对独特的小气候,这才出了个“英妹子”。我大笑。原以为,这英妹子是个姑娘——美丽的村姑,水灵灵的,秀色可餐,哪知居然是一种茶。先前我只差闹了笑话。因为昨日报到时,我是中午赶到的,叫午平安排中餐。与午平一同等我的,还有他的三位朋友,说是几个茶叶老板:董事长,总经理,英妹子。我嫣然一笑。窃以为午平介绍的那个女人,芳名就叫英妹子,然而,明知我张冠李戴,午平也不点破,后来才知道,这“英妹子”其实是一种茶,或者说是个茶叶公司的名字。现在想起来,这梳头溪与茶,原本早有渊源。

《古丈县志》云:“唐代溪州,以茶芽入贡”。溪州,即古丈县的会溪坪。午平说,别看古丈小,面积不过一千二百平方公里,茶却出名,战国时期,巴人种茶、制茶及饮茶的习俗就传至这里,自唐时起,古丈茶就成为土司王敬献朝廷的贡茶。公元939年,土司王彭士愁率部与楚王马希范因茶而战。1874年,陕、甘提督杨占鳌卸任回家,就倡导乡亲开辟茶园,以茶养乡,将古丈茶进献慈禧太后,从而名震京师。1955年秋,古丈茶叶社的茶员把“古丈毛尖”寄给了中央领导,毛主席尝后连声赞道:“好茶!好茶!”当年的歌唱家何纪光先生,以一曲《挑担茶叶上北京》,让古丈茶叶从此走出大山,家喻户晓;后又有宋祖英女士,以一曲《古丈茶歌》律动中国,更是香飘世界。原本这一切,都与横穿县境的古阳河有关,也与其一源头梳头溪有关。换句话说,就是与“英妹子”有关。我想这个约会,“英妹子”应该是个主角吧,自然便想一睹为快了。

沿溪而上,9公里乡道,不一刻钟就到了。一派现代建筑,鎏金碧瓦的产房——湖南英妹子茶业科技有限公司,不期出现在眼前。梳头溪在田坝中,不,是在青青茶园中,静静地流淌而过。两岸,各一排红桃树,扑入眼帘,如火如荼。而一亭立于左岸,掩映在青青茶园中,最是醒目。我问那是什么亭?午平说,现在还不能告诉你。见他卖关子,我大笑,说不就一亭么?陶然亭、爱晚亭我也见过,这亭莫必还有什么典故?午平哈哈一笑,还是不肯点破,只说这里不仅种茶,制茶,如今还搞起了光观旅游。我以为要下车立马去观光,午平却说,不急,前面还有几个点呢,不看,你将体会不到这“英妹子”的俏丽之处。哦,原来还有这等讲究?午平说,你不是说要看看“英妹子”么,那个美少女,就在梳头溪前头。

我还真是被午平搞糊涂了。当然客随主便,只得随遇而安。车,于是沿溪继续前行,不三分钟就停下了。这里果真是“小溪、流水、人家”。放眼而望,古木掩映,碧潭幽幽,古色古香的吊脚楼与木屋,参差坐落在溪水两岸,一派田园风光,与溪旁流水人家的景致。这份静谧与安然,就仿佛一幅淡淡的田园水墨画,氤氲出的一份超然意境,和谐而自然。午平说,你晓得不,这条溪,还接待过共和国的总理呢。我讶然,问是哪位总理?温家宝总理啊!午平说。原来,2012年5月25日,温总理来到湖南英妹子茶业科技有限公司,视察全自动数字化、红绿茶不落地、无尘生产线,在品评了英妹子红茶后,连声赞道:“口感不错,很好!很好!”而那亭,就叫总理亭。其实我知道,茶叶的神奇与绝妙之处,早在《神农本草经》、《本草拾遗》等古籍中,就有明目、止咳、利尿、防病等功能之记述,并对防治痢疾、眼疾、咳喘,以及心血管等疾病,皆有疗效。其中还有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无机盐,等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成分,而且好茶还能溶解脂肪,帮助消化。所以自古就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之说。

我算不得一个品茶瘾君子,但这一路听了午平的介绍,似乎对茶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与理解:茶之得乎于环境、叶和水,自然也得乎于人;要是有好茶无人识、无人品,茶也就无有高下之分了。正如古代伯乐之相马,识茶也得有伯乐儿。这些粗浅而平常的道理,让我这一路走来,却不免心生疑窦。可午平说,沿溪而行,即刻便见分晓。原来他还埋有伏笔。于是转过一道弯,突见一列山,朦朦胧胧的,时有雾起,沿山脊汹涌而下,但见那酷似少女的山峰,长发垂腰,临溪梳头。因我走在最前,还算是见到了,后来的一行,只得望雾兴叹,说这“英妹子”啊,好生腼腆,就像披着个白纱巾,不肯露尊容。午平说,这梳头溪的茶,其实就得益于二:一是山中之雾,一年四季,这里云蒸雾绕,最适宜茶叶生长;二是土质,这里的土壤富含硒元素,为茶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也便造就了今天的“英妹子”。我却不以为然,因我见那一垅垅茶园,其上结满了蜘蛛网,一张张,一簇簇,珠泪闪亮,觉得这茶叶似乎没人来采,恐有自誉之嫌。午平说,此话差矣,正好说明这茶没有农药污染,采用的是自然农法,产品不添加任何添加剂。原来如此。这时,只见一家人正在整理茶园。那是村秘书一家。但见我们一行,村秘书急忙上前与午平打招呼,问好。当得知我们一行的来意后,他便介绍起了村里茶叶的生产与规模。可喜的是,每年春天,古丈都要举办“斗茶大会”,聘请专家前来评审,这里还出了几个金茶王、银茶王与“制茶师”呢。这些茶王,就是将自己生产出来的、最好的茶叶拿去比赛,摘桂者才能获此称号与殊荣。

我就这样爱上了“英妹子”。也喜欢上了造就这“英妹子”的人:该公司的董事长龙自刚先生。初次见面,但见此人矮小,黝黑,干瘦,似乎看不出个老总模样来。当我们走进公司大门时,龙董亲自来迎,憨厚的他能说会道,总是露出一张笑脸。其实昨日中午,与午平一起接待我的,就是这龙董。龙董说,他最羡慕我们文化人了,可以张扬个性,自由发挥,毫无保留;我则羡慕这龙董,敢于下海经商,打破铁饭碗,去闯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因为龙董说,当年他创业之艰辛,真是一言难尽,可谓涉足了多个行业,他本来搞的是锰矿,资产早已上千万,可他并不满足,硬是喜欢上了这古丈毛尖,办起了这茶叶公司。午平说,当初龙董贷款五千多万,想搞这个茶叶生产线时,他父亲得知后,竟一夜间白了头。可想而知,龙董当时顶着多大的压力啊。我诚以为然。午平说,龙董是最讲信誉的人,从不坑害茶农,因为公司采用的是:“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说要想出好茶,收茶也是很重要一环。说雨天采摘的茶叶不行,品质不好,最好要晴上一两日采摘。可是一些老年人,不懂这个,雨天采来了青茶,龙董照收不误,可转眼间又立马倒掉了。为何?我不理解,说可以先给茶农讲清白呀。午平说,何尝没说?但遇上了这种情况,也只能公司自己吃亏,不想收也得收。也是,一个公司想要生存与发展,与茶农的关系也是至关重要一环。我理解。但我不理解的是,每次出产的茶叶都要抽样,保存个三五年,凡是不合格、微量元素超标的,都得当即销毁,因为要保证茶叶的品质,保护好这个“英妹子”品牌。午平说,这样倒掉的茶叶,一开始他也感到心痛,但是龙董非这样做不可,说要以诚信为本。这可谓他的经营理念。我不觉对龙董更是心生敬意。而“英妹子”,能获“第一届亚太茶茗大奖”绿茶金奖、红茶银奖,也就不足为怪了。我们这就去参观投资五千多万的茶叶生产线,这条线不仅可以生产绿茶,还可以生产红茶。这些都是在无菌的环境下,生产出来的优质茶叶,特别是明前茶,从生产、设计到包装,每个环节都不能出差错,不然造成的损失将不可估量。龙董说,他之所以这么严苛,就是不想让“英妹子”毁容。

我早想一睹为快了。如今在我眼里,这“英妹子”似乎不再是茶。但这实实在在的茶,此时就在我眼前,存放在这些银白色的无菌袋里,她们正在慢慢发酵,封存着自己的芳香。我想走近她,其实我已经走近了,还闻到了她的馥郁与芳香,只差用舌尖去品尝,用意念去回味。就这样,在龙董的讲解下,参观完毕后,我们又走进公司的“文化室”。那些荣誉,与铭记动人瞬间的照片挂满了墙上,似乎都不是我所要关注的。我只想亲自尝一口“英妹子”,去体味她的甘醇与芳香。一壶开水,于是慢慢注入杯中,那明前茶,此时便在沸水中,或如翠鸟之舌,或如旗枪之尖,开始慢慢挺立、浮沉,而我久久地捧着这茶杯,望着这天下尤物,真是不忍下口。我知道,吃茶的境界在品,一品味,二品感,三品意。这一枚枚茶叶,就如一个个鲜活的“英妹子”,此时正在沸水中舞蹈,条索紧细,锋苗挺秀,色泽翠润,清香馥郁,看着这汤色,黄绿明亮,叶底绿嫩匀整,尝一口,则滋味醇爽,回味生津,真真是,有如暴殄天物!但我生为凡人,俗性难移,本性难改,见了这等“英妹子”,又何尝不去品茗呢?只是我不知这梳头溪的少女,从远古走来,又何时才能让我一睹天颜,园我一个怀春之梦?其实这“英妹子”,早与我结缘,只是我太过糊涂了,竟不知其甘之如饴,曾经滋润过我的天良,因为她原本就叫“古丈毛尖”,她原本就是我的所爱!

于是走过梳头溪,每每梦里萦回的,竟不知是那茶还是那少女了。只是她梳头的模样,已经定格在山腰,与氤氲的雾岚,与银色的月牙,一同成为我的瞩目。那是一种永恒。品一口,我似乎又梦回《茶经》,梦回战国,梦回大唐……



2015年6月14日
微信登录

微信搜索公众号:龙山县文化馆

用户登录
看不清?刷新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