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恋(田玉芳)
发布时间:2015.07.15 点击量: 分享到
竹恋

田玉芳


昨晚,又梦见自己和小伙伴们在我老家的老屋后的竹林里玩扮家家游戏,还是那样在那一阵阵响彻竹林的欢笑声里醒来,真是印了那句“甜蜜的梦容易醒”,这样的梦做了好多次,而我依然乐此不彼地旧梦重温,想必是那竹的诱惑吧,所以魂兮梦兮,迂回百转。    

此生,我虽是女儿之辈,但对花却嗤之以鼻,不屑一顾,终是嫌它妖艳与媚俗吧,仅犹爱那“拔地气不挠,参天节何劲”“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的竹。老家的地势得天独厚,气候适宜,土地肥沃,山清水秀,生长着各种类的竹,有楠竹、蓬竹(凤尾竹)、黑竹(紫竹)、野山竹、斑竹、水竹、坟竹、鱼泡竹,这些竹子充斥在家乡的山山水水里,别有一番迷人风景,它们大同小异,各有各的用途,且生生不息,着实与家乡人民的生活紧密相连,情深意浓。

我家后面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楠竹林,每一棵竹子顶着一朵绿云,它们挤挤挨挨在一起,像绿海一般壮观。楠竹高大,竿儿粗,材质坚韧,富弹性,轻轻敲击竹竿,便有清脆的声音,悦耳动听,微风拂过时,竹林沙沙着响,轻轻摇曳,宛如一群窈窕俊美的仙女在起舞齐欢,在风中微颤的竹叶,极像一张张细长的嘴巴在喃喃细语,淡雅的清香悠悠飘荡,使步入竹林的人顿觉神清气爽。

严寒里,坚强的竹子一边毅然抵抗着冬的淫威,一边孕育着它的“宝宝”, 当东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笋宝宝就悄悄在地上萌发了,一场春雨过后,便破土而出,密密麻麻的,多得像天上的繁星,一个个像尖锥似的,披着褐色的嫩衣,争先恐后地往上长,过了清明一尺,过了谷雨一丈,是春风帮着羞涩的竹笋拂去一层又一层的笋衣,让它变成一个活泼的竹姑娘,亭亭玉立在骄阳下笑靥如花,柔情似水。到了盛夏,她舒展双臂,直指云天,抖起一片浓郁的绿纱,临风摆动,婀娜多姿,迷人眼缪,直觉得绿烟朦胧,诗意朦胧。

孩提时代,竹林是我们最热闹的乐园,是清凉世界,我们在里面捉迷藏,爬竹竿,荡秋千,玩扮家家,最快乐的事莫过于当上“抬花轿”里的新娘子了,我们学着大人们那样抱着布娃娃做爸爸妈妈,还煮饭烧菜,常常玩到晚霞透过竹叶洒下千丝万缕的金线时,才依依不舍地回家。

五颜六色的缤纷里,我独自钟情于绿色,竹的竹叶与竹竿都是翠绿色,且四季常青,无不显示着它的纯粹。竹的一生都是高耸挺拔,笔直站立,即使大风大雪的肆虐,也从不弯腰低头,永远精神抖擞。小时候的冬天,雪下得出奇地大,桔园里的桔树枝被压得接二连三地断裂,爸爸在雪天里最忙碌的事情就是打掉桔树上的雪,我问爸爸为什么不给竹子打雪呢?爸爸说竹子坚韧不懈,风来了,它鼓劲地抖三抖,雪就纷纷掉光了。从那时起,我就爱上了竹,爱上了它临危不屈的英雄气概。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家乡的人们个个勤劳善良、聪明能干、心灵手巧,如山一样的男人们不但是做农活的能人,还是做副业的巧匠呐!石匠、木匠、篾匠比比皆是。每到农闲的时候,蔑匠们便会砍来长了几年的老竹子(老竹子颜色稍微偏黄,听说这样的竹制品才不会生虫子,也耐腐烂。),手脚麻利地剖开它,然后划成片条和丝条,或薄或厚,最后在篾匠的巧手编织和打造下,一件件竹制品像变戏法儿一样地展现出来,有箩筐、背篓、竹篮、簸箕、撮箕、米筛、箩筛、筷子、筛灰篮、竹瓢瓜、扫帚、竹席、竹椅、竹凉床。。。。到了赶集那天,这些东西运到集市,换回来的是一叠叠钞票,篾匠们可笑得合不拢嘴了。最值得骄傲自豪的是在第14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湘西龙山县民间竹雕艺人王仕辉的竹雕作品《洞坎人家》获得国际博览会银奖,成为湘西唯一的获奖者,76岁的王仕辉老人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土家族竹雕传承人,省工艺美术大师,是我们地道的家乡人,也是我的小学老师。还有那些年岁大的老公公们会把水竹连兜挖出来,制作成精美的烟杆,那可是他们的心肝宝贝哦,有事没事的,他们总会抱着它装上草烟,咧着嘴,一边悠然自得地吐着烟圈,一边抚摸着躺在身边的看家狗,演绎着乡村独有的风景。家乡的女人们则会把竹笋采回家,用滚开的水涮一遍,然后把切好的笋和腊肉爆炒,那可是佳肴美食啊!馋得孩子们哟常常等不及开饭就偷吃,剩下那些吃不完的竹笋就晾在太阳下晒干,放到寒冬腊月里和腊猪脚一起熬汤,更是美味哦!特别是野山笋的味道最有一番滋味浓。

我小时候那会儿,每当到了六七月份,供销社和大商贩就会大量地收购野山竹,然后一车车卖到城市去加工成纸和晒席。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得一分钱都是不容易的,于是,家乡的父老乡亲们,无论男女老少,都疯一样地砍伐着野山竹,成千上万捆的竹被扛背到街上换成了钱。我们家住街上,爸爸在做事,妈妈守着商店,家境还算宽裕,不需要砍竹子换钱,我常常站在家门口,看着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卖竹人,而忧心忡忡,我问我爸爸,野山竹会被砍完吗?再也吃不到美味的野山笋了怎么办呀?爸爸笑着说野山竹永远砍不完,来年还会长出来的,我半信半疑,迫不及待地等到第二年,只见远处的山上还真是依旧那么苍翠一片,我悬在心里的一颗石头终于放下了。买卖野山竹一直持续了好几年后,亚然而止。如今的家乡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父老乡亲们跟着党的好政策都走上了致富发家路,户户不愁吃喝,家家奔小康。现在想来,多亏那些繁衍力极强的野山竹帮着父老乡亲们挣了些钱度过艰难岁月。

上世纪八十年代里,疯狗病蔓延得异常厉害,大人们遇见了就打死疯狗掩埋之,小孩子遇见了可就遭大难了,上小学的我们,常常犹如惊弓之鸟般胆战心惊,护子心切的母亲们也不知从哪里讨得来的良方,她们从山上砍来黑竹子,削成两米长,叫我们出门就捏着不放,如此,疯狗害怕黑竹就不敢靠身,说来也真是奇了!不知什么原因,这样还真就没有出现有小孩被疯狗咬伤的事了,从此,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竹有神奇的力量。

苏东坡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一说,道出了人与竹的不解之缘及密不可分的关系,甚至连无上尊贵的观世音娘娘都是住在南海边普陀山上的紫竹林里修炼,可见竹也是仙气逼人的尤物。俗话说根深蒂固,竹的地下茎很长,俗称“竹鞭”,是横着生长的,中间稍空,也有节并且多而密,在节上长着许多须根和芽。一些芽发育成为竹笋钻出地面长成竹子,另一些些芽并不长出地面,而是横着生长,发育成新的地下茎,因此,竹子都是成片成林的生长。竹鞭扎于地下几米深,纵使多大的雨水和风雪,竹毅然屹立不动摇,是护山保土坎的好卫士,正印了郑燮的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在没有通讯工具的年月,我家搬新屋了,奈何婆婆始终不愿意跟随,她说要留下来守老屋,我身为长女得为爸爸妈妈分忧,于是,就留下来陪伴婆婆。有一回深夜,我突发高烧不止,新屋隔老屋甚远,婆婆急得团团转,急中生智地揪下一把竹叶丢进锅里熬汤给我喝,没过多久,烧竟然退下来了,婆婆乐开了花。我与婆婆相依相伴了几年,每晚都在她的故事中入梦,可任谁也走不出生老病死的规律,九十岁的婆婆像熟透了的果子要掉了,看着她命垂一线、奄奄不息的痛苦模样,爸爸妈妈一筹莫展,泪如雨下的我苦苦哀求好久不进食的婆婆吃点东西,她有气无力地在我耳边吐出“竹笋”两个字。可是在寒冬里,哪有竹笋的影子呢?在竹林里徘徊不定的我突然想起婆婆给我讲的那个冰上求鱼的故事,话说一个小女孩从小死了爸爸妈妈,婆婆由此而哭瞎了双眼,祖孙俩相依为命,在冰天雪地的一天,病重的婆婆特别想喝鱼汤,女孩就趴在冰冻的河上喊啊喊哭啊哭,把眼泪都哭干了,声音都喊嘶哑了,终于从冰里跳出来了一条大鲤鱼,女孩欢天喜地抱着鱼跑回家给婆婆熬汤喝,婆婆喝了鱼汤,病好了,眼睛也看得见了。我学着故事情节也抱着竹子摇啊摇喊啊喊哭啊哭,也不知过了多久,爸爸找到了抱着竹子睡着的我,当我睁开眼,也没看见地上冒出竹笋,便哭得更厉害了,爸爸明白了事由,摸摸我的头,便拿来了挖锄,使劲地往地下挖,竟然在地底下躲藏着有竹笋,我高兴地大呼小叫。婆婆是喝着楠竹笋和鸡熬的汤后,心满意足地含笑着闭上了慈祥的双眼,爸爸说婆婆去天堂找公公去了,童年与竹的故事总是那么刻骨铭心。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写下赞竹颂竹的诗词篇章。有人说:“竹有七德——身形挺直,宁折不弯,是为正直;虽有竹节,却不止步,是为奋进;外直中空,襟怀若谷,是为虚怀;有花不开,素面朝天,是为质朴;超然独立,顶天立地,是为卓尔;虽曰卓尔,却不似松,是为善群;载文传世,任劳任怨,是为担当”。竹超凡脱俗,它的一身都是宝,我爱竹,欣赏它朴实无华、高风亮节、默默奉献的品质,崇拜它积极向上、无畏无惧、坚忍不拔的精神。今生,我一直勉励自己务必做一个迎风翠竹节节高的人,并时时幻想着能在退休后,隐居竹林中的小屋里,每天栽树种草,粗茶淡饭,闻鸟语花香,悟淡泊宁静,享清雅悠闲,与风吟诗赋对,对月浅酌低唱,岂不美哉!
微信登录

微信搜索公众号:龙山县文化馆

用户登录
看不清?刷新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