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山大峡谷地处湘、鄂、渝三省交界之地,形成于约30—40万年以前。景区距龙山县城35公里,总面积41.13平方公里。地势由东向南倾斜,最高海拔1054米,最低海拔364米。这里融山、水、洞、石于一体,是一个山美、水秀、洞奇、石怪,具有独特风格的省级风景名胜区。这里气候温和,四季如春,山水神奇,风景壮观。乌龙山大峡谷景区沿河两岸,星罗棋布的两百多个溶洞,像仙境,似迷宫,蔚为天下奇观,堪称“世界溶洞博物馆”。著名画家黄永玉曾赞云:“龙山二千二百洞、洞洞奇瑰不可知”。
这里处于较为原始的自然生态条件,资源品味较高,景区内动植物资源相当丰富,木本植物有70多科,426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树种9类,主要有楠木、黄心叶合树、香果树、连香树、鄂西红豆树、龙虾花等。野生动物有100余种,属国家重点保护10余种,有娃娃鱼、盲鱼、盲虾、盲蝌蚪、狼鱼、麝香、红腹锦鸡等。其中盲鱼是世界上继伊朗和云南个旧后的第三次发现。该景区有世界级地质遗迹1处(飞虎洞)、国家级地质遗迹12处、省地质遗迹多处。主要景点有皮渡河、惹迷洞、鲢鱼洞、飞虎洞、风洞、石花洞等。
2007年乌龙山大峡谷与洛塔石林省级地质公园联合申报国家地质公园, 2013年1月正式批准为第五批国家地质公园——湖南省乌龙山国家地质公园。
今年4月1日,湘西州委常委、州委宣传部部长、龙山县委书记周云在乌龙山大峡谷景区现场办公会上指出,要在原有基础上提升景区品质,确保乌龙山大峡谷景区在龙里二级路全线通车之时恢复对外开放。7月28日,龙山县乌龙山大峡谷景区正式恢复开园,神秘乌龙山再次打开大门迎接八方来客。
1、皮渡河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皮渡河发源于乌龙山下两个孪生的溶洞里,从北向南流过乌龙山大峡谷,经地下河流入酉水,河畔两侧岸芷丁兰,古柳老槐交柯连理。那蓬蓬勃勃,十里绵互的凤尾竹,沿公路组成一条浓绿、优美的“十里画廊”,漫步其间,别有一番情境;那像珍珠玛瑙般散落在沿河两岸的溶洞群,使山庄更充满无限神奇;那洞河相连的鲢鱼洞,只需一叶轻舟,便能把你载入一个龙宫般的神话世界;那窜入河底的蟠龙洞,只需潜水而入,便能使你走进一个水晶般的地下迷宫。更兼山庄建筑古雅,依山庞水地坐落在这山水一色的万绿丛中,在世尘喧嚣的当今社会,真是一处踏破铁鞋无觅处的世外桃源。
2、惹迷洞
惹迷洞,土家语为“鸡叫”之意,因洞内景观惹人着迷,后人们相传为惹迷洞。位于龙山县桂塘镇乌龙山村的拉卡吾山腰。据考察,此洞穴发育于四亿多年前的寒武系可溶蚀岩层中,在地下水沿断裂构造不断侵蚀,溶蚀伴生断裂崩塌作用下,经过上亿年的演变而逐步形成。在洞内考古学家发现了三十至四十万年前生活在这里的古脊椎动物的腿骨和牙齿化石, 该溶洞全长约10公里,有前后两厅,现前厅已对外开放,共有120个景点,景点密集,一步一景。来此游览后的游客称: “惹迷洞比黄龙洞还要神奇,堪称天下第一。”
3、鲢鱼洞
鲢鱼洞位于皮渡河东岸,与河水相连,水洞一体,因洞内盛产鲢鱼而得名。现已开发的主要景点有宫壁生辉、金盆托宝、深宫藏娇、西宫探险、海狮卧岗等。
4、飞虎洞
飞虎洞位于皮渡河公路边,到洞口石阶共108步,洞内冬暖夏凉,象一台硕大无比的自然空调,洞口高大、洞底平坦,洞顶壁八卦图案深藏玄机,依稀可识。洞内乳石密布,深邃莫测。前厅宽敞高大,可供数千人聚会。曾经吸引了美国、日本、比利时等国的洞穴探险家曾多次来飞虎洞探险,均未找到洞的尽头,素有一洞通三省之称,被誉为世界上“神秘的地下长廊”。
5、风洞
它以风大而得名,最大风速每秒可以达到21.4米,此洞随着季节的更替而改变风向,夏天向外吹,冬天向洞内吸进去。以前建有风力发电站,景区当时用此电照明。
6、电瓶车道
此电瓶车道实为推进乌龙山大峡谷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桂塘镇贫困村旅游产业发展而修建的旅游扶贫产业示范路,全长约10公里,起于游客服务中心,止于皮渡河下游水上码头。目前已经建成的是火岩安置区至鲢鱼洞路基共2760米。整条电瓶车道建成后,路面宽5米,其中电瓶车道3.5米,自行车道1.5米,路面使用橙、黑色炒砂。两岸青山翠竹,风景秀丽,乘车缓缓穿行,犹如行走在一幅优美的水墨画之中,让人心旷心怡,流年忘返。
7、森林绿道
森林绿道,起于游客服务中心索道站,止于皮渡河下游水上码头,全长10余公里,有卵石路、石板路和木栈道。目前建成鲢鱼洞至两河口段2.7公里,采用得是防腐木质结构,通过药水浸泡,然后高温处理,经久耐用,自然美观。整条森林绿道依河伴山而建,映衬在青山碧水之间,是游人休憩散步的好地方。
微信搜索公众号:龙山县文化馆